盡管味精廣泛存在于日常食品中,但谷氨酸以及其它胺基酸對于增強食物鮮味的作用,在20世紀早期,才被人們科學地認識到。1907年,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研究員池田菊苗發現,海帶湯蒸發后會留下一種棕色晶體,即谷氨酸。繼而,他為大規模生產谷氨酸晶體的方法申請了專利,將谷氨酸鈉稱之為味之素,后傳入中國,改名叫“味精”,不久,味精風靡全世界,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調味品。后來一個叫吳蘊初的年輕人反復研究發現,味精就...
蠔即牡蠣,是一種海生軟體動物,肉質鮮美,營養豐富,遍布于我國南方沿海。1888年,在廣東省珠海南水鄉,一家小小的家庭作坊悄然成立了,主要出售一種新款調味料——蠔油。作坊的主人李錦裳,生于1868年,祖籍廣東新會七堡鎮涌瀝村,幼年喪父,與母親蔡氏相依為命,務農為生。因為見義勇為得罪了當地惡霸土豪,受到他們迫害,于是背井離鄉,輾轉來到珠海南水定居,南水是珠江口一個小島嶼,盛產生蠔,李錦裳為補生計,他...
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,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。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,在中國菜里用的最多,也可用于湯和調味汁。 味精是指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的谷氨酸鈉結晶。我國自1965年以來已全部采用糖質或淀粉原料生產谷氨酸,然后經等電點結晶沉淀、離子交換或鋅鹽法精制等方法提取谷氨酸,再經脫色、脫鐵、蒸發、結晶等工序制成谷氨酸鈉結晶。
花椒(學名: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.)是蕓香科、花椒屬落葉小喬木,高可達7米;莖干上的刺,枝有短刺,當年生枝被短柔毛。葉軸常有甚狹窄的葉翼;小葉對生,卵形,橢圓形,稀披針形,葉緣有細裂齒,齒縫有油點。葉背被柔毛,葉背干有紅褐色斑紋?;ㄐ蝽斏蛏趥戎χ?,花被片黃綠色,形狀及大小大致相同;花柱斜向背彎。果紫紅色,散生微凸起的油點,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或10月...
醬油是由醬演變而來,早在三千多年前,中國周朝就有制做醬的記載了。而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醬油之釀造純粹是偶然地發現。中國古代皇帝御用的調味品,最早的醬油是由鮮肉腌制而成,與現今的魚露制造過程相近,因為風味絕佳漸漸流傳到民間,后來發現大豆制成風味相似且便宜,才廣為流傳食用。而早期隨著佛教僧侶之傳播,遍及世界各地,如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一帶。中國醬油之制造,早期是一種家事藝術與秘密,其釀造多由某個師傅把...
COPYRIGHT ? 2019 四平市寶福調味食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吉ICP備19002002號-1
網站設計:中諾科技 網絡帶寬:中諾云